張文驥博士


  張文驥,1942出生於廣州,祖籍廣東番禺,資深古玉器鑒藏家,從事珠寶及文物收藏和研究四十餘年;曾出版《世界珠寶》等六部著作,並於1981年榮獲比利時大學頒發“寶石學博士”名銜,成為“亞洲寶石學中心”主持人。

 

受珠寶金業世家薰陶 耳濡目染

  張文驥博士為資深古玉器鑒藏家,出生於珠寶金業世家。伯父張偉吉於民國時期在廣州及香港等大都市從事珠寶店及金業生意,張文驥自小就在珠寶金飾的行業薰陶中成長。除上學堂學習之外,他童年至青少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跟隨伯父學習有關金銀珠寶知識的環境中度過,在長期耳濡目染的基礎上,更對此產生濃厚興趣,甚至開始學著自己把玩及鑒賞珠寶金飾。

  由於伯父張偉吉在當時的珠寶金業界頗有聲望,與不少上層社會收藏家及業界珠寶商翹楚交情頗深,亦時常帶著張文驥出入各種生意場合或私人聚會,不但令他開闊視野,更積累了業界人脈。這段難得的經歷,為他後來的入行從業、研究鑒定、著書立論,奠定了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入行實踐積累經驗 立志著書

  張文驥從小就立志在家族事業之外,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因此在赴北京求學期間亦不忘自修珠寶學方面的知識。大學肆業後,學有所成的張文驥於1964年開始在澳門新馬路的珠寶行任職,從此逐步積累實踐經驗。

  當時新馬路一帶的珠寶行多以遊客對象為主,其中以日本遊客居多。不少遊客對珠寶金飾的知識仍知之甚少,在購買過程中不時向售貨員提出各種問題,除諮詢珠寶金飾的常識之外,亦不乏涉及專業性較強的問題,時常令缺乏專業培訓的售貨員無辭以對,只能轉移話題,應付了事。

  為此,張文驥產生了深耕珠寶黃金專業領域的念頭,在從業過程中,儘量抽時間對西方寶石學等理論作系統而深入地研究,以進一步提升自身專業素養。但當時中國大陸還未在珠寶黃金領域形成理論體系,仍以引入西方學術研究成果為主。張文驥由此樹立要為本地從業員、甚至整個大中華地區撰寫更貼近本區域珠宝黄金行業發展實情及市場需求的專業論著的志向,並為之付諸努力及實踐。

 

澳從業十六載著書六部 聲名鵲起

  自1969年起,張文驥首部著作《世界珠寶》正式面世。該書一經發售,便在業內引起正面迴響,張文驥因此得到更多業內人士的賞識,在享受成就感的同時,更深感肩上責任之重,強烈使命感油然而生,驅使著他為完善這一理論體系而繼續不懈鑽研。

  直至八十年代初,張文驥先後出版《世界珠寶》、《黃金與世界經濟》、《中國玉器歷代史》、《寶石》、《鑽石鑒定指南》、《寶石學》等六部著作,成為亞洲歷史上第一套較為有系列的、完整的科學論著,並於1981年榮獲比利時大學頒發“寶石學博士”名銜,成為“亞洲寶石學中心”主持人。

  

特殊時期堅持鑽研著書 意義深遠

  張文驥在澳門從業16年間,時逢中國大陸文革十年時期,社會動蕩,不少珠寶金行被迫關閉,一大批老行尊亦被當成走資派受到批鬥,那時新入行的從業員人數較少且經驗不足,導致出現嚴重的行業斷層。新手為繼續經營必須在民間廣羅大量優質的珠寶金飾,但由於專業知識的缺乏,需不斷鑽研專業著作進行自我增值,以提升經商資歷及對寶物的鑒證能力。張文驥首部專業著作的出版,為本地及大陸行業從業員提供了有益的學習資料,並在兩地行業內廣為熱銷、廣受好評。

  然而,當時張文驥一系列書籍在大陸地區被定為“資產階級產物”,不少大陸從業員亦僅能暗中購買,秘藏家中研習。直至大陸文革結束,迎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這些著作才真正得到社會的關注及正確的評價,甚至國家領導單位都知悉“張文驥”這個名字。

  文革十年是張文驥著作最為高產的時期,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代,他仍堅持鑽研,著書立說,為行業從業員及業界發展,乃至整個亞洲的學術研究所作之貢獻均可謂意義深遠。

 

另辟蹊徑研究古玉文化 厚積薄發

  至70年代中末葉,一直從事珠寶金飾行業的張文驥機緣巧合接觸到古玉,並為其溫潤古樸的質地及醇厚淵源的文化底蘊所吸引。加上全球範圍內從事珠寶黃金研究的人多如繁星,尤其歐美地區人才輩出,而古玉研究卻較為冷門,深入鑽研者更是罕有。有見及此,張文驥在中後期研究當中,更專注於系統地鑽研古玉及其文化,其他領域為次。80年代開始,張文驥赴香港開設珠寶藝術文物店,同時從事研究、鑒證、收藏及著作工作。

  從在港經商及研究到後來回澳定居這段時期內,張文驥對古玉的研究日漸成熟,至今第七部有關古玉的著作已撰寫完畢,但該著作仍在不斷地修改及完善,力臻完美。這一時期的張文驥更注重著作在權威性和學術價值等方面的積澱,正如古玉獨有的特質,體現厚積薄發的文化精髓。

  張文驥還認為,古玉的研究不同於珠寶金飾,後者可透過一些科學手段進行鑒別,而對於前者則未必奏效,古玉需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及鑑別,才能將其年代、藝術、質地、歷史故事等資料匯集成系統,從而對其歷史價值及收藏價值給予綜合而客觀的鑒定及評價。

 

從事收藏及研究四十餘年 廣受認同

  由於珠寶金業世家的背景及從業多年的人脈積累,張文驥結識不少實力雄厚的商賈及皇室後裔,對其收藏和研究工作提供便利渠道,並得以見識眾多稀世珍寶,讓他受益良多。在多年收藏及研究珠寶及古玉的經驗中,張文驥認為,脫離珍寶實物的研究猶如紙上談兵,難見真諦,必須以實物研究配合理論鑽研方可有所作為。因此,多年來收藏的珍寶及古玉,以及多部專業著作,為張文驥在業內樹立權威及口碑,亦為其與同行專家切磋交流搭起重要橋樑。他更堅信,收藏及研究是其生命主軸的組成部分,亦是上天賦予的使命。

  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張文驥不間斷從事鑽研、鑒定及收藏歷史文物及藝術品達四十餘年,同期在國內、台灣及海外學術界、收藏界參與研討、講座等,其學術成就及專業造詣獲得廣泛認同。